一是加快能源綠色轉型。要實現“零碳",園區必須綜合采取綠色電力直接供應、科學配置調節性資源、強化需求側管理等多種方式,大幅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這將為新能源供給消納提供新模式新實踐。
二是引導產業深度脫碳。以零碳園區為載體,探索綠色能源制造綠色產品的“以綠制綠"模式,引導傳統產業探索深度脫碳路徑,賦能新興產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三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立足區域產業發展和資源稟賦比較優勢,統籌布局建設一批零碳園區,引導高載能產業有序向資源可支撐、能源有保障、環境有容量的園區轉移集聚,有利于相關產業形成合理分工和良性循環。
四是適應綠色貿易規則。當前碳排放要求正逐步融入國際貿易規則和供應鏈體系。零碳園區擁有可溯源能源供應系統和全流程碳足跡管理體系,可以幫助企業大幅降低產品碳足跡、增強“綠色競爭力"。
五是打造零碳示范樣板。建設零碳園區不僅對碳減排有直接貢獻,更重要的是通過園區層面“零碳細胞"的實踐,為碳中和目標下建設“零碳社會"積累經驗、探索路徑、打造樣板。
一是資金保障。將統籌利用現有資金渠道支持零碳園區建設,鼓勵各地區對零碳園區建設給予資金支持,鼓勵政策性銀行對符合條件的項目給予中長期信貸支持。同時,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債券用于零碳園區建設。
二是服務保障。支持園區多渠道引入外部人才、技術和專業機構,服務企業節能降碳改造、碳排放核算管理、產品碳足跡認證等。
三是要素保障。強化用能要素保障,在零碳園區范圍內創新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和碳排放評價模式,探索實施區域審批或項目備案。加強新建園區、新能源電源、供電設施等用地用海要素保障。
零碳工業園區建設方案,通過在企業內部的源、網、荷、儲、充的各個關鍵節點安裝安科瑞自主研發的各類監測、分析、保護、治理裝置;通過的控制、計量、通信等技術,將分布式電源、儲能系統、可控負荷、電動汽車、電能路由器聚合在一起;平臺根據的電網價格、用電負荷、電網調度指令等情況,靈活調整微電網控制策略并下發給儲能、充電樁、逆變器等系統與設備,保證企業微電網始終安全、可靠、節約、高效、經濟、低碳的運行。
“源網荷儲"等全量運行數據,存儲展示、狀態檢測、運行告警.直觀展示微電網系統電量、碳排、成本、設備運行等各類數據;實時呈現微電網電力數據流向和設備安全情況
能源規劃
采用魯棒優化方法進行優化配置,提供經濟的容量規劃方案
提高新能源消納
優化調度,提高新能源就地消納
削峰填谷——降低基礎電費
柔性擴容
短期用電功率大于變壓器容量時,儲能快速放電,滿足負載用能要求
有序充電
虛擬電廠與電力交易